《家》读后感13篇

更新时间:2024-02-25 11:48:59
《家》读后感1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读后感 篇1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这是一段优美的旋律,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知道吗?这些茉莉花不仅开在树枝上,更香、更美的“茉莉花”还开在校园里呢!

读了美德少年文学丛书——《肩挑一个家》后,我又认识了许多许多美丽的“茉莉花”,他们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如:家境贫寒、却坚强乐观的薛馥华;身残志坚、孝敬父母的朱恩汉;勤工俭学、乐于助人的胡继汕……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身处困境、勤奋好学、懂事能干的李琳玉了。

李琳玉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又乖巧的女孩,她的爷爷总在放学前等她,可是她负责关锁门窗。有一次,爷爷竟在村口睡着了,李琳玉一再劝告爷爷,爷爷还来,她只好同意。老师们都说她将来定会有大出息。正当她的生命之花悄悄绽放的时候,命运之神和她开了一个玩笑:父母离异了,小琳玉成了一个没有母爱的孩子,小琳玉表现得很坚强,在老师面前依旧是个好学生,在生病的爸爸面前依旧是个好女儿。谁又能想到,八年级时,命运之神再次考验了李琳玉,患病的爸爸突然离开了人世,爷爷奶奶忍受不了丧子之痛,先后病倒,小琳玉没有被命运击垮,而是依然选择了坚强,她掩藏起内心的痛苦,帮助爷爷奶奶走出困境。她想方设法让沉默的爷爷开心,常常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书给爷爷看,还剪掉自己心爱的辫子,为爷爷买了一副老花镜……

啊!没想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好的榜样!我跟她比起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我们丰衣足食,有父有母,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稍有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而李琳玉家庭贫困,没爹没娘,还刻苦读书、自信自强,她视磨难为磨炼,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

正如她日记中所记载的,“与其让人看到雷雨,还不如让人看到彩虹”,她就是这样一个经受风雨却又阳光自信的女孩,她正如一朵芳香淡雅的茉莉花,迎着朝露,向着太阳尽情地绽放!

啊!《肩挑一个家》中的每一个同学,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你们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勇于承担、学会坚守、懂得感恩!我坚信,美德之花一定会在祖国大地上越开越艳!

  《家》读后感 篇2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就来向大家推荐一本跟动物有关的好书——《黑熊舞蹈家》。

《黑熊舞蹈家》是动物小说之王沈石溪写的一本中篇故事集。书中收集了六只熊和两只狮子的故事,由《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和《黑熊舞蹈家》等8篇独立的小故事组合而成。

在这本故事集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黑熊舞蹈家》。故事的主人公阿宝,是阳光大马戏团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黑熊动物演员呢!他表演的“人熊交谊舞”更是马戏团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阿宝很有天赋,可是他心高气傲,脾气暴躁。而另一位黑熊动物演员叫圆球,虽然表演略逊于阿宝,可是脾气却好得不得了。有一天,某国元首夫人想和阿宝共舞一曲,工作人员觉得让脾气不好的阿宝陪元首夫人跳舞不太安全,便让与阿宝长得相似但脾气温顺的圆球去陪元首夫人跳舞。圆球一夜之间就成了明星,而阿宝却从此被观众冷落。

阿宝不服气,经常暴跳如雷,对圆球呲牙咧嘴,因为阿宝恨圆球抢了他的位置。为了保证圆球这棵“摇钱树”的安全,工作人员把阿宝关进了禁闭室。过了一段时间阿宝获得了一个去乡下巡回演出的机会,阿宝意识到演员被关禁闭的严重后果,一改平时的坏脾气,认认真真、废寝忘食地表演。可是当他回到马戏团,还是被关进了禁闭室。阿宝埋怨上天的不公,最终因过度忧郁绝食而死。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难过!我真为阿宝感到惋惜:为了钱,训兽员和老板把这只称得上是天才的黑熊舞蹈家——阿宝一步步逼向了死亡。我愤怒:训兽员和老板只关心能获得多少利益,却完全不顾动物们的感受。阿宝也是一只讲道理的黑熊,他并不是存心要伤害圆球,他只是喜欢跳舞,希望自己仍然能在舞台上表演“人熊交谊舞”。马戏团的工作人员怕它嫉妒圆球,竟把阿宝关了起来,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啊!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欢乐和爱,我们在生活中要关爱小动物。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我每天都会细心地照料它。喂它食物,给它换水,让它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到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还要把它拿到外面晒晒太阳,让它在我家生活得既舒服又健康。小乌龟就像是我们家的一员,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马戏团的工作人员也能站在阿宝的立场上,多为阿宝想想,相信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同学们,让我们小手拉大手,一起行动起来。不要为了自私的个人利益,去伤害动物们的生命,让我们和动物朋友和平相处。

  《家》读后感 篇3

《家》这本小说是我读的最快的一本。我读书的速度并不快,但这本书两天便读完了,我自己都有点惊叹这个速度。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有任务在身,必须快速读完,二是这本小说确实十分有吸引力,看着看着就全身心融入进去了,等回过神才发现原来已经看了这么多了。

巴金的《家》这部小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出高家这个很有带表情的封建大家庭渐趋腐朽的过程,其间表现了觉民兄弟和一群新青年奋起反抗以及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高家三兄弟了。虽然他们是兄弟,但性格差异很大,所以对比起来就很有意思。

首先是觉新,觉新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他本来也是一个有这自己的梦想和心爱之人的人,但由于封建大家长早就为身为长房长孙的他规划好了一切,安排了他的工作和妻子,觉新没有反抗,家庭的重担落在他身上,他也默默承受。他开始用敷衍的方法来与长辈相处,以避免冲突。于是觉新的朝气与青年梦想被生活磨尽,他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后来又因为他的懦弱,妻子在生下二胎后死去,觉新才觉醒,帮助觉慧离开高家。觉新信奉着“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深受封建毒害但又受一些新思想影响,可悲又可怜。

然后是觉民,觉民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带金丝眼镜,温文尔雅,比觉慧理智,又比觉新勇敢。为追求爱情,逃出高家,坚决抗婚,最终取得胜利。他是介于觉新与觉慧之间的人。

觉慧可以说是三兄弟中觉醒最早最彻底的一个,或许是因为年少而无畏,受封建影响不深入。觉慧藐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反对包办婚姻支持觉民逃婚,大胆揭穿迷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最后义无反顾地从封建大家庭出走。但我又觉得觉慧身上还存在着他所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比如他对待鸣凤的态度,一边表示着自己的爱慕,说着并不在意鸣凤婢女的身份,但一边又想着要是鸣凤处于琴的地位就好了。如果他没有封建等级观念,或许根本不会这样想,所以我觉得觉慧并没有 ……此处隐藏5753个字……言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顽强刻苦的学习,我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但是只要我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思考,用我自己的大脑去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好,就像我的妈妈经常给我说过的一句话:“不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在自己的大脑里多问个为什么,多打几个问号,这样事情就好解决了。”虽然妈妈说的这句话没有那些名人说的那样有名,那样的精辟,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很管用的,难道不是吗?

  《家》读后感 篇11

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老师应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近代世界著名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我们所期望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 仅仅满足于传达现成的答案,而是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导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他还 是学不到什么。”但纵观当下的教育模式,重考试分数轻知识运用等依然在主导 着我们对人才的培养。 而真正的教育并不只等于考试。因为教育不是训练人们成为驯服的工具,去 为他人的利益服务, 教育应该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教育是帮助人们了解自 己的潜在能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以应对未来不可知的变化,增强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民主社会中,履行自己 的社会责任,并最大限度地行使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高分+高能”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学习的目的是为 了获得知识、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习的方法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顺从,而是学会管理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 础。 这决定了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分+高能”才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科学标准。

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富于想象力,具有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好老师的标准应 该是善于观察和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 好学校的标准则是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 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各种生存能力。 我们应用教育智慧教智慧学生。 纵观国内外, 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日渐深入, 这些探讨所迸发出的教育思想, 逐渐聚合成教育的智慧。如果将这些智慧运用到 教育中,就形成了智慧教育,比如: 知识是找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灌出来和背出来的。 能力的获得不是靠发奋苦读,而是靠会学、巧学。 学生没有动起来,再好的老师也无能为力。 学生不是不学,不是少学,而是用智慧的方法去学。 学生不体验、不参与,很难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家对于教师而已,就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 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

  《家》读后感 篇12

闲暇之余,重新阅读了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感触颇深,一个个人物的形象再现我的脑海。顺从的觉新,谦逊的觉民,激进的觉慧……他们在封建主义的黑暗中挣扎、反抗,在黑暗中寻找着那份渺小的希望……

《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化、溃败的历史,写出了封建大家庭高家公馆从最初的繁华到逐渐的没落。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书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主人公——觉慧。他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有批判和反抗意识的典型新青年。他痛恨着自己大哥觉新顺从而导致自己与所爱之人分离的做法,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与自己的爷爷——高老太爷对着干,并且爱着与自己的身份天差地别的鸣凤。当最终理想破灭时,无法忍受而离开了这个家。

觉慧是一个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他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更爱上了与自己不同阶层的婢女——鸣凤。但在封建社会下,他们两人的爱情最后也无疾而终。当他们二人表述了各自的心意之后,高老太爷却要将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妾,鸣凤却始终心系觉慧,不愿做他人之妾。可当她来到觉慧的房中,觉慧却因赶稿为而让鸣凤改日再说。最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鸣凤只能选择跳湖自尽来阻止自己嫁作他人之妾。自此觉慧一直活在对鸣凤的自责中。最后两人的爱情还是破灭了,虽然是意料之中,但却也让人感到无比惋惜。

在经历了爱人鸣凤、表姐梅和大嫂瑞钰的死去之后,觉慧终于忍无可忍,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的高公馆。而此时没了高老太爷的高家,也终于成为了一具空壳,逐渐没落。

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徒,并没有回避旧家庭和少爷的地位带给他的负担,而是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他逐步摆脱这些负担,走向新生活的过程,从而塑造出一个深受青年人喜爱的勇敢背叛旧家庭和追求新生活的新青年的典型。他是“五四”时代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和新生活的勇敢追求者。他始终是封建社会里的反抗者们的榜样和鼓舞的力量。

  《家》读后感 篇13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在那里你可以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因为那时的你不需面对严厉的老板、严肃的老师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义。自古以来,数百句经典诗句都是思家颂家的。贫穷时,家是一个窝,是寻找慰藉和温暖的地方;富裕时,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它一定要包含着情,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巴金笔下的家,却给了我不同的定义和感受。

我了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后,我觉得高家就是个小社会。里头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的所爱却是命运极其的相似。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压迫的丫环鸣凤,这三个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学识各异可是面临的痛苦还不是一样,一样不能自主婚姻,一样被封建的旧势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法反抗的只能自我了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样,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觉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满无法逆转的压抑情绪,我想,他们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头了。

其中有一段话:

“在高家,在这个大公馆里,鸣凤的死和婉儿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记了,这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并没有给高家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大家只知道少了两个婢女,主人们马上又买了新的来代替,绮霞代替了鸣凤,翠环代替了婉儿,在人的数目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动。在很短的时期中鸣凤的名字就没有人提起了。只有在喜儿、倩儿、黄妈和别的几个人的心中,这个名字还常常唤起一段痛苦的回忆。是吧,即使少了一个人,也不会让世界因此改变,更何况少的是两个微不足道的丫头。”

“家”在书中仅是一条线索,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才是灵魂的所在。在当时的封建时代里,追求民主自由就犹如沙漠里的徒行者寻找绿洲。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而且让我认识到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发展。看了《家》以后,我们是否应该为享受到民主自由带来的幸福而感到快乐呢?

《《家》读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